关注美伊,掌握民族风向标

文化扶贫践行 大山里的彝族绣娘到难看工艺学习技艺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17.12.29

在上两期昆明难看工艺礼品扶贫攻坚刺绣培训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再接再厉把文化扶贫践行到底。本次又邀请了来自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倘甸镇新华村委会阿三丹彝族村的绣娘们,来到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实地参观学习新的刺绣技法和配色创新。参与的学员具有一定刺绣基础,热爱刺绣事业,考虑到绣娘对当地的图案更能熟练运用,——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通过专业、系统、有计划、分步骤的培训,让绣娘掌握最实用的刺绣技法,提升刺绣水平,创作出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能得到市场认可的刺绣产品。

曹彩梅经理讲解PPT,为绣娘们教授刺绣配色理论,分析传统色的配色和现代色的配色规律,引导绣娘学习接收现代配色的运用,让少数民族刺绣品更加适应顾客需求,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绣娘们到生产车间实地参观实践

绣娘们到生产车间实地参观实践

自1999年建厂,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壮大为从事特色文化产业的规模企业。艰苦奋斗的十八个年头里,不忘初心,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文化帮扶”工作一直很重视——尤其是近六年来,更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采用切合实际的方式、易于掌握的方法、见效快捷的项目、收放自如的管理,针对不同帮扶对象地进行了精准的“文化扶贫”:

一、针对企业所在地闲散劳动力丰富,且这部分人无技术专长者居多的实际状况,企业充分利用劳动密集型特点,增加了特殊岗位及兼职岗位。六年来,先后为276人次提供了挂件编织、木珠穿串、饰物铆钉、手工剪线头等工作,为200多个家庭解决了生活困难,免除了后顾之忧。

二、利用企业“民族特色·手工刺绣”的生产特点和产品优势,带动愿意从事花片刺绣、饰品加工、丝带编织的农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多年来,企业两个生产基地除直接提供工作岗位外,还扶持了西山区、石林县、禄劝县以及楚雄等地1700多家农户从事生产链中的相关手工产业,使这些家庭有了稳定的副业、稳定的收益,真正起到了“一业兴带动百家兴”的积极作用。

三、为进一步推进企业的文化扶贫工作,充分宣传、展示云南地方文化特色,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根据生产民族布艺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从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财经大学等大、中专院校,先后选拔了4批次、380名基础素质较好、悟性较高的贫困生,作为企业的重点培训对象,辅导他们从事布料筛选、色泽搭配、皮画手绘、版式设计、打版打样、装饰缝制等基础性技术工作。

文化扶贫践行 大山里的彝族绣娘到难看工艺学习技艺

这种有组织、有目标的社会实践,不仅即时增加了学生的个人收入,减轻了其家庭负担——更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学生除正常的课业外,还练就了一些基本技能,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了基础。

四、自2012年开始,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启动了“建设大学生创业平台基地”计划。

企业在西山区研发基地、石林县生产基地投入资金增添了设备、引进了专业人才,并与各大院校同步联络对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机会和平台。此举受到广大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强烈,传播了正能量。截止到目前,已有2100多名大学生积极响应了“大学生创业计划”。

现此项活动正通过主流媒体进行扩大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入进来。

五、为帮扶对象提供针对性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技能培训和实践课堂。

随着时代的前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文化功能负荷在增值。一方面是各种产品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文化不再是单一满足人们的娱乐要求,而是要在更大范围内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脱贫”必先“治愚”,要“授业”必先“引路”。因此,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在文化扶贫过程中,首先是致力于改变一些人落后的思想意识,提高这部分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然后授之以技,大力发展与本企业息息相关、符合实际的文化产业,最终促进被帮扶者从根本上改善生活。

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的核心产品是 “美伊” 牌系列民族工艺品;“民族风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绿色、环保”是其始终恪守的生产理念;“用灵感点亮生活,让‘美伊’与你相依”是企业的不懈追求。13769160899

联系我们

  • 电话: 13648866098
  • 座机: 0871-68217217
  • 传真:0871-68212387
  • QQ:346296201
  • 邮箱: 346296201@qq.com
  • 地址:昆明市西山区秀苑路13号